
1、不要把我们的意识强加给孩子
中国的爸爸妈妈们总是喜欢任何事情都给孩子包办,劳心劳力,但结果却不被孩子理解,甚至招致怨恨。 爸爸妈妈们总是忽略了一点,他们自以为是地觉得这是为孩子着想,实质上是对孩子选择权的剥夺,也是将我们的意识强加给孩子的最直接的表现。 不能否认,爸爸妈妈的社会经验比孩子更丰富。 虽然对孩子的“安排”确实大多是捷径,但这种不被孩子认同的捷径未必是孩子们真的需要的。
对于高中父母来讲,无论是指导孩子选择兴趣喜好还是学科专业,父母必须要“交流尊重孩子的建议,不专制,不独裁”。 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,孩子们的想法、怎么看、做法肯定有不成熟、不正确、不适合的成分。 爸爸妈妈不可以看不起,而是要平视,通过交流和协商的办法寻求一同点。
2、不要在饭桌上教育孩子
不少爸爸妈妈喜欢在饭桌上教育孩子,在吃饭的时间里对孩子东问西问,讲道理,但用这种方法对孩子说教,不只不可以让孩子听话,反而会让孩子愈加不听话。
一方面,这种方法的教育会让孩子食欲不振,直接致使消化不好的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得厌食症,健康情况出现问题可能影响生活和学业。
其次,爸爸妈妈追问和责备会给孩子带来抵触感,扩大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隔阂,影响亲子关系的交流。 紧急的时候孩子吃饭的时候甚至会心情紧张。 时间久了,或许会得心病。
比较适合餐桌上最简单的对话。 尤其是对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讲,爸爸妈妈应该在餐桌上为孩子打造轻松愉快的氛围。可以和孩子一块推荐他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,激起孩子的快乐心情,拉近和孩子的距离。
第三,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
研究表明,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是青春期孩子效果最好的交流方法。
不少爸爸妈妈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流,但交流的目的并不单纯。 坦率地说,不少爸爸妈妈和孩子交朋友,平等对话的目的,还是想把我们的生活观和世界观复制粘贴在孩子的头上。 这明显进入了交流的误解,爸爸妈妈和孩子交朋友的最重要目的不是影响和教育,而是知道和倾听。
擅长倾听是高明爸爸妈妈必须具备的技能,要达成倾听,第一需要得到孩子的信赖。只有在信赖的首要条件下,爸爸妈妈才能真的进入孩子的内心。 同时,倾听是为了知道孩子的需要。 那样,在有效询问后,不可以需要孩子完全照搬爸爸妈妈的策略。 爸爸妈妈要有所妥协,有所商量,让彼此从容不迫。